客房預訂
? 預訂

酒店地圖

酒店地圖

新聞中心

2021前瞻:文化和旅游業的六大機遇

發布時間:2021-01-05

把握六大機遇,2021年文化和旅游業值得期待。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是2021年,世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在國際旅游處于半停滯狀態的情況下,中國國內旅游消費信心已全面恢復,旅游發展潛力得到有效釋放。把握六大機遇,2021年文化和旅游業值得期待。

世界經濟學家寄予“厚望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全球經濟遭受了極大的打擊,關于未來經濟的發展,世界各權威機構還是給出了非常樂觀的估計,各個經濟學家更是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寄以厚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而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到,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幅有望達8.2%。

世界對于中國的信心不僅僅來源于中國疫情防控得力,更因為中國面對疫情沖擊,仍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動經濟改革和擴大開放,有力的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國內旅游穩步回升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中國旅游業損失慘重,2020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為11.68億人次,同比下降62%,國內旅游收入為0.64萬億元,同比下降77%。從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旅游費接待規模保持穩定的增長,從2011年的26.41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60.06億人次,年增長率為10.96%。

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得力,旅游消費者信心逐漸回升,2020年5月,中央政府發布了“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綱領性指導,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有效拉動了旅游經濟的復蘇。2020年國慶期間的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中國銀聯數據顯示,國慶長假前7天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達到2.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3%;今年國慶與中秋雙節合一,當天交易金額超過3300億元,同比增長15.5%。

數據顯示,中國國內旅游已經逐漸復蘇,2021年只要疫情不出現大面積的反復,國內旅游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國際旅游恢復有待時日

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的出境旅游發展基本停滯。自疫情爆發以來,海關總署、國家移民管理局等單位聯合發布,建議國民非必要不參與出入境旅游的建議,減少人員跨境流動。2018年、2019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數的同比增長率皆為正數,而2020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數的同比增長率皆為負數。

從北京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1-3季度,旅行社外聯(組團)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33188人,同比下降95.5;旅行社組織出境旅游人數471240人,同比下降87.1%。

伴隨國際疫情形勢的復雜多變,世界衛生組織專家12月11日表示,從流行病學角度看,全球疫情形勢仍非常不穩定,雖然新冠疫苗給人們帶來希望,但其他抗疫措施仍不可或缺。有專家預測,國際旅游在2-3年內都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況。預計2021年國際旅游還將處于半停滯狀態。

未來6大發展機遇

(一)新時代催生新格局,高質量產品面臨最大機遇。

我國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化和旅游的新機遇體現:高質量的產品、產業、片區建設和業態升級。

國際旅游的停滯為國內高質量旅游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雙循環的指導思想也要求旅游業應該實現出境文化旅游消費的回流。

依托高質量文化旅游消費場景的培育,積極引進免稅購物、餐飲、酒店、文化演藝、文化研學、文化場館、奢侈品、醫療養顏、美容養生、郵輪等國際品牌機構,促進出境文化和旅游消費向國內消費的轉化,做大做強國內消費市場。

挖掘利用世界遺產、民族文化、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體育賽事、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戰略等中國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和重大事件的吸引,積極發展入境消費市場,推進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的建設,滿足高質量文化和旅游消費需求。

(二)新交通擴展新空間

隨著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粵港澳、長三角、黃河流域等地區綜合立體交通網建立,京沈高鐵、京張高鐵、京雄高鐵建設通車,有效縮減了旅游時間。旅游時間的減少對于各地擴展4小時旅游圈,擴展消費半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城市周邊“一小時交通圈”的微度假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幾大城市群在交通完善下形成“一小時交通圈”,有效推進空間上的“一體化”轉化為時間上的“同城化”,形成“一日生活圈、周末消費休閑圈”的新空間。

(三)城鄉融合帶來新品質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升級的驅動力。其中,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的補短板成為拉動投資和消費的集中平臺。健全醫療衛生設施、完善教育設施、改善養老托育設施、發展文旅體育設施、完善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內容極大提升了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品質,城鄉融合發展為文化旅游的快速高質量發展提速。

(四)新技術培育新方式

基于5G技術的智慧文化和旅游系統建設,在產品打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體驗、新營銷、市場管理、產業延伸等方面加速文化和旅游新方式的出現,為自主游、度假旅游提供了技術支撐。此外,科技創新與城市、鄉鎮和村莊發展相結合,落地建設大數據中心、無人駕駛體驗、智能酒店、智能景區、智能度假區等特色項目,新技術成為文化和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

(五)后疫情帶來新發展

后疫情為“新零售”“網紅營銷”帶來了發展空間。云旅游、跨界賣貨、網紅帶貨成為文化旅游企業搶灘的“新藍海”,“無接觸服務”帶火智能無人酒店,推動文化和旅游行業的轉變。疫情常態化期間,網絡直播成為信息傳播、產品交易和消費的新場景,直接影響文化和旅游企業和品牌的傳播路徑和銷售渠道。

疫情加速喚醒了民眾的生命和養生意識,伴隨疫情常態化和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低密度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定制旅游以及康養類旅游等新業態的關注度上升。

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資源、文化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和度假區都成為新的消費內容,加快促進現代文化消費業態、中高端休閑度假產品的培育與聚集。

(六)自主游搭建新場景

自主旅游時代,游客完全自主選擇旅游的時間、線路、內容、出游方式、出游伙伴、旅游服務方式、服務商以及支付方式等,呈現主題化、定制化、小眾化、深度化、隨意化、預定化、碎片化、可調化的消費特征。游客對于旅游體驗從景區擴展為整個區域,旅游要素吸引物化,住宿、交通等傳統的產業要素逐漸升級為“旅游新產品”,產業園區、特色街區和城市功能區都拓展為新場景,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各類配套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主題化、體驗感、品質化、智慧化和特色化成為重要標準。(*來源:綠維文旅綜合自東方網、北京市統計局、新華網、騰訊新聞等;